
- 节节日常识
节节日常识,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的知识。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,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接下来,让我们详细解读尝新节这一特殊的节气及其习俗:
遴新节
节节日常识
节节节日常识,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的知识。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,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节节日常识
- 农历七月初七:又称“尝新节”。
- “尝新节”是农村的隆重节日,“半年节”,尝新。
-
是农村的隆重节日。农家从田中摘取少许将熟的稻穗,搓成米粒,煮成新米饭,杀鸡宰鸭,举行家宴,叫做“尝新”。
-
求餐时,先将饭菜供天地,祭祖先,再将新米饭喂给狗吃,然后按家中长幼次序尝新米饭。民间传说稻种是狗从天上偷来的。
-
说到民间传说稻种是狗从天上偷来的这个故事,令人不禁联想到一个有趣的现象:当时世上没有水稻,狗漂洋过海跑到天上,在谷种上打了个滚,浑身上下粘满了谷粒,回来浮游天河时,身上的谷粒被水冲洗掉了,仅翘着的尾巴上剩下几粒谷子,带回人间后,才有了水稻。
节节日常识
-
稻穗初黄的仲秋时节:白族农家又喜气洋洋地欢度本民族的农事节日——“尝新节”。“初享”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劳动果实。
-
过“尝新节”的前几天,穿戴一新的大妈大嫂和姑娘媳妇,头戴着麦秸草帽,身背着竹编背篓,到稻田里采选早熟、丰盈的稻穗。她们下田前,还把点燃红线香,插在田埂上。
-
尝新节祭毕:
放鞭炮进行扫寨、演傩戏、唱山歌、耍武术,寨老则用筛盛鸡、肉、酒,将栓有红辣椒和青蒜的竹杆插在田间地头,以示送祖毕。节间,仡佬人还要举行放生活动,主要是野生动物及鱼类。
-
稻穗初黄的仲秋时节:白族农家又喜气洋洋地欢度本民族的农事节日——“尝新节”。“初享”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劳动果实。尝新,白族话叫“茵果顶”。
节节日常识
-
过尝新节前几天:
装一新的大妈大嫂、姑娘媳妇,头戴麦秸草帽,身背竹编背篓,到稻田里采选早熟、丰盈的稻穗。她们下田前,还把点燃的红线香,插在田埂上。
-
尝新节祭毕:
放鞭炮进行扫寨、演傩戏、唱山歌、耍武术,寨老则用筛盛鸡、肉、酒,将栓有红辣椒和青蒜的竹杆插在田间地头,以示送祖毕。节间,仡佬人还要举行放生活动,主要是野生动物及鱼类。
节节日常识
-
白族过尝新节:
没有固定的日子。哪个村子或哪些人家哪一天过尝新节,要由稻穗成熟的迟早来决定。
节节日常识
- 白族过“尝新节”的习俗源远流长,明代学者谢肇淛在其《滇略·风俗》中写道:“夏秋之交,稻向未熟,先取其稚穗,扁而晾之,致馈于亲厚,谓之尝新。”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范文网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/tech/2025-10-15/31545.html
- 上一篇: 腊八节的起源与习俗(腊八节的起源简介)
- 下一篇: 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_端午节的风俗来历和传说














